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部
国际刊号:1000-081X
国内刊号:32-1170/O1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8744 人次
 
    本刊论文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论文摘要: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论文关键词: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现在是竟争激烈的21世纪,良好的思维创造能力,是每一个人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必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人从事多年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是我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正确认识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创造力分为两种不同的层面: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指的是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后者指的是普通人所具有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这两个层面的不同,认为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其实,最后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的必竟是少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一些学生“跳一跳”就能解决的新问题,使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得到新想法、新见解或者解决问题方法。尽管这些想法和见解早为前人所提出,但是对他本人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同样具有发现创造的意义。只要平时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思维活跃了,其中一部分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通过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等。我国心理学界有人把科学家,发明家的那种“特殊才能的创造力”称为“显创造力”,而把普通人的“自我实现的创造力”称为“潜创造力”。“潜创造力”是显创造力得以发挥提高的基础,而显创造力乃是潜创造力发展的结果。潜创造力,只要开发的好,就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杰出的人才。

  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我认识

  教师有了正确的认识,而学生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的认识,那么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信心,对问题的解答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和老师的答案,应加大对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的培养,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就会对小改革、、小设计、小发明之类充满热情以及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反之,创新意识弱,会使思想僵化,思路不清,也影响独立思考,难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因而会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有把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出来进行创造活动,才能发展创造力。

  三、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注重兴趣的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培养兴趣的做法如下:

  (1)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各种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比如:数学中的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审美价值,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漂亮的轴对称图行。象这样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造性思维兴趣。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 ,它不仅能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从摸一摸,做一做,看一看,动一动的过程中分清思路,通过耳眼手各种感观的配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设计难度合适的练习,常使用具有鼓励性的话语,在课堂中设计适度的比赛等等。

  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此外,还有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2、实施问题解决,在自己探索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代认识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造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要营造学生自己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索中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可以抓住新旧知识连接点、矛盾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猜测等方法提出问题,进而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例如:(如图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ABC有什么特点?

  (如图1)

  把剪去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角

  ∠B=∠C

  ∠ADB=∠ADC=90°

  ∠BAD=∠DAC

  重合线段

  AB=AC

  BD=DC

  AD=AD

  填表后让学生观察:①BD=DC,想:AD是BC边长的中线;②∠ADB=∠ADC=90°得AD是BC边上的高;③∠BAD=∠DAC得AD是∠BAC的角平分线。师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3、结果让学生去猜想,激发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运用迁移规律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猜想问题的方法、看着课题猜学习目标及问题的结果,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学习思维的方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接上面的问题)师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提出猜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师问:“你的猜想正确吗?你能证明吗?”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验证。这样由猜想到验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从猜想到验证这一成功的精神体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灵感和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斗志。

  4、注重结论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信息结构的本质意义和基本规律,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这一阶段中,要关注合作意识,发挥群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要注意激励意识,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功的成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探索一次函数y=x+1 ,y=-x+1 ,y=2x+1 , y=-2x+1的图象,由它们联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 (k 、b为常数, k≠0)中,k的正负数对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影响?教师最好让学生自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画图象观察,发现规律: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这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尝试,规律由学生自己归纳。这样经常锻炼,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而这些知识是由学生自己探索中得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达到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问题是结合信息和目标之间的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的作用是“给学生思维以动力,给思维以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关注学生实践活动和实践经验。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焦点,根据认识“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恰到好处地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设计问题时应注意:①问题要有趣味性,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兴趣后,就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②问题呈现要有阶梯性。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难度适宜,有一定层次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让学生置于积极探索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③问题设计要重视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空间,从而作出多种不同的解答,知识的运用更灵活、有创意。④问题要能诱发创设性。在教学中设计一题多解的训练,让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解法,在尝试中成功,在尝试中创新。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思维。⑤问题要注重实践性。论文代写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果问题接近于生活实际并能解决生活,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创造性。五、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知识,在应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注重实践活动,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征之一,强化应用意识,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引导已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虽多,但不会灵活应用,把自己禁锢在知识的圈套里,永远谈不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和性质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应用。(如图2)有一湖岸在A、B之间呈一段圆弧形,A、B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得,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或方法测量方案并求出A、B的距离吗?

  如图2

  这个问题,在生活中,学生常碰到,因此,学生会很感兴趣。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2、引导已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修订大纲指出:“结合有关数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每学期至少要安排一次数学活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又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如图3),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1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在何处?这种实践活动既可运用皮尺量一量,也可应用量角、画角的方法进行解题。这样既巩固深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是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图3

  六、设计合理的练习,营造创新机会

  习题的设计要先“死”后“活”,先基本后变式,先一般后综合,数量要有适度。练习设计应注意:①练习要有坡度。练习的设计不能老是跟着命题转,“依样画葫芦”,而应在知识范围不超纲的情况下,给学生设计合理合适的台阶,这样让学生跳一跳,使吃不饱的学生学得更有趣味。②要有“弹性”。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某一知识不是通过一个例题的教学就能完成,就能达到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安排适量有弹性的练习,并注重逐步启发,层层递进,深刻地提示问题的规律与本质,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③要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练习的设计不能过分的枯燥无味,牵着学生跟着老师走,应大胆的放手,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合理的练习,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可通过练习,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开拓自己的新思路、新设想。这样就可培养学生的创能造性思维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抓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注重课外的适合补充,利用合理的练习以及给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适应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达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